眼下正值中稻收割时节,在常宁市广袤的田野中,北斗导航、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与农机深度融合,不仅让秸秆“变废为宝”,更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,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。
走进洋泉镇土桥村,连片稻田里三台智能收割机穿梭作业。它们搭载北斗导航与秸秆粉碎设备,北斗精准定位提效,秸秆就地粉碎还田,用科技赋能为秋收添上“绿色外衣”。
常宁市洋泉镇土桥村种植户陈衡
这套秸秆处理设备效益比传统方式高30%以上。同时低茬收割时可以边收割边粉碎、灭茬机深耕翻埋,能“一站式”完成收割与秸秆处理,化肥用量可减少15%左右。
村民邓景云今年种植了300多亩水稻,依托这项技术,他的中稻亩产预计突破1500斤。
常宁市洋泉镇土桥村种植户邓景云
以前每到收割季,秸秆处理就是一块“心病”,又费工又难办。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农机,秸秆直接还田,既省了不少事,还能给土地增肥,按照这个趋势,明年的收成估计会更好!
作为农业大镇,洋泉镇曾长期受秸秆处理问题困扰。今年,通过推广“低茬收割+深耕翻埋”模式,全镇将曾经的“闹心秆”变成了如今的“绿色财富”。机械化还田不仅消除了焚烧隐患,解决了种植户的实际难题,更提振了大家种粮的积极性,推动农业走向绿色、高效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
洋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易森林
收割后的作物经粉碎处理后洒入田中,具有易分解、发酵快的特性,可加速养分转化,不仅简化田间操作,还能改善土壤结构,为下一季作物生长打下基础。
据了解,今年洋泉镇计划完成秸秆粉碎还田面积达4000亩,力争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%以上。
常宁市洋泉镇党委副书记彭艳
下一步,我们将推广秸秆打捆离田技术,建设收储网点,培育秸秆产业化利用主体,为洋泉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