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南岳区寿岳乡龙池村以"茶旅融合、基层善治、文明乡风"的创新实践,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镇。这座隐匿于南岳衡山深处的千年古村,以茶为媒、以文铸魂,通过融合"文化浸润""移风易俗""基层治理""产业振兴"的文明创建之路,走出了一条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如今,千亩茶园叠翠生金,星空露营基地笑语盈盈,村民年均收入跃升至1.8万元,一幅"环境美、产业兴、人心齐、风尚新"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文化浸润千年古村焕新韵
龙池村的文明底色,始于一场茶与廉的深度融合。投资13万元打造的茶廉文化主题广场上,"清风道"蜿蜒伸展,"清心亭"下茶香袅袅,茶文化与廉洁教育在此交织成景。
每年春茶开采季,"春满龙池诗润茶香"开园仪式成为文化盛事。茶农身着靛蓝粗布衫,头戴斗笠,齐声诵读《茶经》;游客即兴赋诗于茶垄之间;孩童提着竹篮采摘新芽,笑声在山谷间回荡。据统计,该活动年均吸引超万人次参与,有效带动了周边民宿、餐饮增收,村民的美好生活再升级。
▲龙池村开展移风易俗青少年主题书法活动。
传统节日则是龙池村文化浸润的另一重维度。新春的"我们的村晚",村民自编自演的采茶舞翩跹灵动,原生态的山歌对唱响彻山谷;重阳佳节,登高望远的老人们笑声朗朗,村中戏台锣鼓铿锵,专场戏曲演出让村里的老人看得如痴如醉;端午包粽子大赛传递邻里温情,村民们围坐一起,一边包粽子一边拉家常,粽叶的清香与欢声笑语交织成独特的乡村记忆。此外,乡村书法培训、舞龙舞狮、春茶祭典等活动轮番上演。正如村民所言:"现在过节不再是看热闹,是每个人都成了节日文明的主角!"
破立并举移风易俗树新风
曾经的龙池村,红白事大操大办、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突出。2023年,村规民约立下"硬规矩",制定《龙池村村规民约》:红白事操办时间压缩至2—3天,流程简化,设立"移风易俗红黑榜"公示监督。村民刘某的父亲去世时,红白理事会上门劝导:"老刘,丧事简办既是响应政策,也是给子孙减轻负担。"最终,丧事从7天减至2天,费用节省3万余元。如今,全村年均节省相关支出超20万元,村民负担切实减轻。
身边榜样成为破除陋习的"软力量"。每年评选"文明家庭""好婆媳""十佳乡贤"等,用身边人讲身边事,树身边榜样。老党员陈友贵照顾独居老人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广泛传播,带动了20余名邻长加入志愿服务队伍。村里还组建了文明宣讲团,该团成员以"拉家常"的方式走村入户,用方言讲政策、说案例,让新理念"飞入寻常百姓家"。村民王大姐笑着说:"以前觉得移风易俗是政府的事,现在才明白,这是为了我们自己好!"
新风尚也离不开好环境。龙池村大力实施"美化、亮化、净化"工程,30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山乡夜晚,10个崭新的垃圾分类亭引导环保新时尚,5条精心修缮的游步道和重现生机的徐霞客古道,串起"新龙池六景"。曾经"脏乱差"的山村,蝶变为省级"美丽乡村示范村",为文明乡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载体。
智慧治理基层善治固根基
龙池村的治理密码,藏在"片组邻"三长制的创新实践中。23名邻长化身政策"宣传员"、矛盾"调解员"、民情"联络员",全年化解邻里纠纷11起,解决急难愁盼事项10件,接待群众100人次。
▲龙池村屋场恳谈会。
村"两委"严格执行"四议两公开",大事小事群众说了算,满意率达98%以上,成功创建"零信访村"。出台《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实施方案》,将财务开支、宅基地审批等8类38项权力清单"晒"在阳光下,让小微权力在监督下运行。同时,聘请老党员、致富能手担任"村务监督员",紧盯村级工程、集体"三资"管理。近三年,村级工程"零违规",集体资产增值超百万元。村民陈大爷翻着村务公开栏说:"现在每一分钱花在哪都清清楚楚,我们心里踏实!"
龙池村主动将集体经济的红利惠及民生。建立"一老一小"关爱机制,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和0—6岁儿童体检,让温情直抵人心。动态保障社保落实,每年为20户低保、8户特困、1户监测户送去温暖。连续9年开展"金秋助学",托起困难学子的大学梦。村委会的"邻里互助站"提供代购代办、心理疏导等服务,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。独居老人陈定生感慨:"邻里互助站的志愿者比亲儿子还周到!上次我感冒发烧,他们连夜送我去医院,还给我熬了姜汤。"
茶旅融合产业反哺促共享
文明创建的最终落脚点,在于产业兴旺与民生改善。龙池村就探索出了一条"茶旅融合、产业反哺文明"的共赢之路。
茶园变景区,茶香引客来。池村创新推出"我在寿岳有亩茶"认领活动,217亩茶园实现销售收入112万元。游客王女士带着孩子来认领茶园:"孩子亲手采茶、炒茶,体验劳动的乐趣,比在城里玩手机有意义多了!"同时,村里还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的"云由·天下南岳"星空露营基地,入选湖南省文旅消费"新生代·新场景"。石山茶场精品民宿集群、楠兮山房禅茶文化馆串起"茶园观光、康养度假、茶事体验"全链条,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,带动就业50人,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元。
产业反哺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头活水。村里设立"乡风文明专项基金",表彰移风易俗先进典型;扩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,农家书屋新增图书1500册;支持村级文艺队更新服装道具。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脱贫时的不足4000元跃升至1.8万元,"钱袋子"与"精气神"同步提升。村民陈大姐笑着说:"以前过年才舍得买新衣服,现在每个月都能添置新物件,日子越过越红火!"
龙池村的蝶变之路印证了"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之魂"的深刻内涵。在这里,茶廉文化浸润人心,移风易俗革除陋习,基层治理智慧高效,产业反哺共享成果。如今,龙池云雾茶香飘万家,"龙池样本"获央视、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聚焦报道。站在新的起点,这座深山村落正以文明为笔,绘就产业兴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,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!